0

一心念佛-南无地藏王菩萨(国语)

下载地址1 一心念佛-南无地藏王菩萨(国语)

 

 
【地藏菩薩的故事】

【海涛法师《地藏菩萨的功德》】 

   


 

    地藏菩萨,或称地藏王菩萨,曾音译为“乞叉底蘗沙”。因其“安忍不动 如大地,静虑深密如秘藏”,故名地藏。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,与观音 、文殊、普贤一起,深受世人敬仰。以其“久远劫来屡发弘愿”,故被尊 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。据《地藏十轮经》讲,其道场在安徽省池州市九 华山,与浙江普陀山、山西五台山、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 山。曾说出: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!”“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!”的坚 定佛语。


 

道场


    相传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。据说唐代时,新罗国僧人金乔 觉,泛舟渡海,来到中国,见九华山峰峦叠起,是修道的好去处,于是 在山中择地而居,潜心修行。据说他那时虽已六十岁,但身体异常健壮 ,“项耸奇骨,躯长七尺,而力倍百夫”(唐费冠卿《九华山化城寺记》) 。他选择东崖岩石,终日坐禅诵经,后被山民诸葛节发现,民众大为感 动。其事迹传开后,得到本地闵姓山主等人的捐助,于是建寺庙,辟道 场。金乔觉去世后,葬于神光岭的真身宝殿,俗称“肉身塔 ”。据《宋高 僧传》、《重僧搜神记》等称,金乔觉“趺坐函中,遂没为地藏王”,过 了三载,“开函视之,颜色如生,舁之,骨节俱动,若撼金锁焉,随(遂 )名金地藏”。因其生前笃信地藏菩萨,而且传说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, 人们便认定他是地藏菩萨转世。九华山也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道场。而 对地藏菩萨的信仰,在民间也日益流行。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,即传说 的地藏菩萨诞辰之日,各地前来九华山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。


 

大慈示现

 

    按佛教说法,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,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 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,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,其地位相当于 “代理佛”。《地藏本愿经》又说,释迦佛召地藏大士,令其为幽明怙主 ,使世人有亲者,皆得极本荐亲,共登极乐世界,地藏受此重托,遂在 佛前立下宏大誓愿:“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,尽令解脱,而我自 身方成佛道。”(《地藏经·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》) 因此地藏又被称为“ 大愿地藏”,以与文殊的“大智”、普贤的“大行”、观音的“大悲”相呼应。    

   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,地藏菩萨形象很有特点,一般菩萨现头戴宝冠、身 披天衣、璎珞装饰的天人相。而地藏菩萨则多现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、 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。他一手持锡杖,一手持莲花,或是手持幡幢 、宝珠等。据《地藏菩萨仪轨》、《地藏菩萨十轮经》等记,由于地藏 菩萨在无佛的“五浊恶世”(即劫浊、见浊、烦恼浊、众生浊、命浊)中济 渡众生,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,归依三宝,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。地 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狗为坐骑的,其名号曰:“谛听”或“ 善听”。曾资助过金乔觉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,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, 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,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。


 

僧金乔觉


    金乔觉(公元696——794年),生于新罗国王族。生而相貌奇特,顶骨 耸出特高。臂力甚大,可敌十人。为人心地慈善,颖悟异常,尝自诲曰 :“六籍寰中,三清术内,唯第一义,与方寸合。”唐高宗永徽四年(公 元719年),乔觉时年二十四岁,出家剃发为僧,唐代的中国佛教,如 日中天,吸引了一些日本、新罗、高丽、百济等国的僧人来华求法。金 乔觉出家后,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。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。 见山峰状如莲花、峰峦耸秀,山川幽奇,便登高览胜,叹为稀有。遂于 此山深无人处,择一盆地,栖居岩洞。渴饮涧水,饥食白土(此土白而 腻细,俗称观音土)。常被毒虫伤螫,亦端坐无念,置之泰然。地藏素 愿写四大部经,遂下山,至南陵,俞荡等人写献,得以归山。至德年初 。地方绅士诸葛节率村人登山,见深无人迹处,有一和尚,坐禅于洞穴 内。洞旁有一破锅,存在残粒和着白土,生活异常清苦,大为惊异。询 知此乃新罗王子,远来求法。诸葛节等人,深愧未尽地主之谊,遂发心 倡议为地藏比丘建造禅宇。时九华山地为闵让和所有,建寺须请其施舍 山地。闵公坚信佛教,素怀慈念,乐善好施。每斋僧百名,必虚一位, 请洞僧地藏比丘,以足其数。闻知诸葛节等人要在此建造寺院,自然十 分欢喜,乐意捐助山地。闵公对金乔觉说:“九子山头的土地,尽为我 有,任意所需。”金乔觉答曰:“一袈裟地足矣。”闵公许之。金乔觉遂 将袈裟一展,遍覆九子山峰。闵公见状甚喜,尽将所荫之地施与金乔觉 建大道场。并遣其子出家,法名道明。后来闵公亦舍俗离尘,礼其子道 明为师。现今所见地藏菩萨像,左道明,右闵公。寺院建成后,各方学 者云集此山,特别新罗国的僧人,来此日多。因国内外僧众咸集于此, 生活即发生困难。金乔觉于山中掘石得土,其色青白,细如面粉,供众 食用。寺中僧人为求法而来,虽然一些人饿得皮骨相连,被人称为“枯 槁众。”但是他们在金乔觉的领导下,团结、精进,一心向道,以苦为 乐。后新罗国王得知金乔觉在九华山开办道场,即派人运粮供养。金乔 觉于贞元十年(公元794年)七月三十日夜成道,时年九十九岁。旋即 召众告别,罔知攸往。但闻山鸣石陨,扣钟嘶哑,跏趺而灭。其尸坐于 函中,三年开将入塔,颜貌如生。举起则动骨节,若撼金锁。乃立小浮 图于南台,此即金乔觉生前宴坐之地。这就是九华山建寺之因缘。由斯 九华山与普陀山、五台山、峨嵋山齐名,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,是 全国佛教徒朝拜的圣地。金乔觉被人们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,每年七 月三十日,九华山香火鼎盛,深为民众所信仰。


 

圣号释意


    梵语乞叉底蘖沙(ksitigarbha),译为地藏。地即土地,具有七义:( 一)能生义,土地能生一切生物、植物,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。(二) 能摄义,土地能摄一切生物,令安住自然界中。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 于大觉心中。(三)能载义,土地能负载一切矿、植、动物、令其安住 世界之中,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,由众苦交煎的此岸,运载到清凉的 彼岸。(四)能藏义,土地能含藏一切矿、植等物,喻菩萨能含藏一切 妙法。(五)能持义,土地能持一切万物,令其生长,喻菩萨能总持一 切妙善,使其增长。(六)能依义,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,喻菩萨能为 一切众生所依。(七)坚牢不动义,土地坚实不可移动,喻菩萨的菩提 妙心,坚如金刚,不可破坏。

    藏者,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义。指地藏菩萨处于甚深静虑之中,能够含 育化导一切众生止于至善。世有秘密库藏,蕴藏许多金银财宝,则能济 诸贫乏,利益人寰。喻菩萨具有如来三德秘藏,无量妙法,则能救脱无 数众生,咸登觉岸。


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》

 

  尔时世尊告无垢生天帝释曰:「汝等当知!有菩萨摩诃萨,名曰地 藏。已于无量无数大劫,五浊恶时,无佛世界,成熟有情。今与八十百 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俱,为欲来此礼敬亲近供养我故,观大集会生随喜 故,并诸眷属,作声闻像,将来至此,以神通力,现是变化。是地藏菩 萨摩诃萨,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,殊胜功德之所庄严,一切世间声闻、 独觉所不能测。此大菩萨,是诸微妙功德伏藏,是诸解脱珍宝出处,是 诸菩萨明净眼目,是趣涅盘商人导首。如如意珠,雨众财宝,随所希求 ,皆令满足。譬诸商人所采宝渚,是能生长善根良田,是能盛贮解脱乐 器,是出妙宝功德贤瓶。照行善者,犹如朗日;照失道者,犹如明炬; 除烦恼热,如月清凉;如无足者,所得车乘;如远涉者,所备资粮;如 迷方者,所逢示导;如狂乱者,所服妙药;如疾病者,所遇良医;如羸 老者,所凭几杖;如疲倦者,所止床座;度四流者,为作桥梁;趣彼岸 者,为作船筏;是三善根,殊胜果报;是三善本,所引等流;常行惠施 ,如轮恒转;持戒坚固,如妙高山;精进难坏,如金刚宝;安忍不动, 犹如大地;静虑深密,犹如秘藏;等至严丽,如妙花鬘;智慧深广,犹 如大海;无所染著,譬太虚空;妙果近因,如众花叶;伏诸外道,如师 子王;降诸天魔,如大龙象;斩烦恼贼,犹如神剑;厌诸喧杂,如独觉 乘;洗烦恼垢,如清净水;能除臭秽,如疾飘风;断众结缚,如利刀剑 ;护诸怖畏,如亲如友;防诸怨敌,如堑如城;救诸危难,犹如父母; 藏诸怯劣,犹若丛林;如夏远行,所投大树;与热渴者,作清冷水;与 饥乏者,作诸甘果;为露形者,作诸衣服;为热乏者,作大密云;为贫 匮者,作如意宝;为恐惧者,作所归依;为诸稼穑,作甘泽雨;为诸浊 水,作月爱珠;令诸有情,善根不坏;现妙境界,令众欣悦;劝发有情 ,增上惭愧;求福慧者,令具庄严;能除烦恼,如吐下药;能摄乱心, 如等持境;辩才无滞,如水激轮;摄事系心,如观妙色;安忍坚住,如 妙高山;总持深广,犹如大海;神足无碍,譬若虚空。灭除一切惑障习 气,犹如烈日销释轻冰。常游静虑无色正道,一切智智妙宝洲渚,能无 功用转 大 法 轮。 」   菩萨因何名为地藏?据《三宝感应要略录》 载:如来昔在灵鹫山时,地藏菩萨游行诸国,教化众生,到毗富罗山下 ,至乔提长者家。其长者家内,被鬼夺其精气,其家五百人,并皆闷绝 ,不省人事,经于旬日。地藏菩萨见此情景,即作是念:“实可苦哉, 实可痛哉;世间有如是等不可说事。我今愍此众生,而作救济。”说此 语已,便即腾身,往灵鹫山,即白佛言:“世尊!我见乔提长者家五百 余人,皆被恶鬼夺其精气,闷绝在地,已经数日。我见是事已,生怜愍 心,生爱护心,唯愿世尊,许我设此救济之法。令诸恶鬼降伏于人,令 诸行者随意驱使,复令长者还得如故。”尔时如来,从顶上毫,放光万 寻,照地藏身。与会大众各相谓曰:“今日如来,放光照地藏身,此菩 萨必成大法,教化众生。”时地藏菩萨白佛言“我今有一神咒,能去邪心 ,复驱使诸恶鬼等。我念过去无量无边久远有佛,号烧光王。其佛灭后 ,于像法中,我住凡夫地。有一仙人,在俱特罗山,善行道术。我见众 生被诸鬼所恼,如彼长者家无异。我于尔时作是誓愿:遇善知识,求学 降伏之法。即往俱特罗山,语彼仙人。仙人心生欢喜,于三日内,授我 预知万理,消除罪恶。又将一切恶鬼,招集我所,依师法教,调伏其心 ,令发道心。于须臾间,一切地狱受苦众生,各乘莲花,诸苦停息。尔 时仙人,见我得如是神力,与我授记,而作是言:汝于无量无边世,佛 与授记,名曰地藏。于五浊世中,人天地狱,常当化身,救度众生,令 离灾难,今见长者,如本无异。我今往彼家,特救护之。”世尊听许, 菩萨往化,五百余人,一时复活。


地藏菩萨六地藏


  指能化导六道众生之六尊地藏菩萨。六地藏之名称,各经轨所载不 一,然大体而言,皆源于大日经疏卷五胎藏界地藏院九尊中之六上首, 即:地藏、宝处、宝掌、持地、宝印手、坚固意。六地藏之信仰,于日 本甚为流行。  

 引莲华三昧经曰:

一檀陀地藏,为地狱道之能化,手持人头幢者(檀陀者译人头幢 )。   

二宝珠地藏,为饿鬼道之能化,手持宝珠者。

三宝印地藏,为畜生道之能化,伸如意宝印手者。

四持地地藏,为修罗道之能化,能持大地拥护修罗者。

五除盖障地藏,为人道之能化,为人除八苦之盖障者。

六日光地藏,为天道之能化,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恼者。

此莲华三昧经为日本台密一流极秘之经,不载于所传经录。


谷响集十曰:‘秘钞问答中引十卷钞云:六地藏:

  
第一,(地狱道)白色(或肉色),赤莲华印(左手莲华其上童子 头并幡右手月轮),梵号尾萨缚钵哩布罗迦。

  
第二,(饿鬼道)白色(或肉色),赤莲华印(左莲华其上三股其 上宝珠右施无畏),梵号罗怛曩迦罗。

第三,(畜生道)白色(或肉色),赤莲华印(左莲华其上轮宝 右手在胸),梵号罗怛曩旛尼。

第四,(修罗道)黄色(或肉色),赤莲华印(左莲华其上剑右 施无畏),梵号驮罗抳驮罗髯。

第五,(人道)白色(或肉色),青莲华印(左莲华其上印右同 上),梵号(诸本缺如)。

第六,(天道)白色(或肉色),赤莲华印(左莲华其上羯么右 白处三昧日轮之内有日也),梵号怛罗荼地也舍也。

今详六地藏,实以地藏菩萨、宝处菩萨、宝手菩萨、持地菩萨、 宝印手菩萨、坚固意菩萨名六地藏也。


 

塑化形象


   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,地藏菩萨形象很有特点,一般菩萨现头戴宝冠、身 披天衣、璎珞装饰的天人相。而地藏菩萨则多现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、 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。他一手持锡杖,一手持莲花,或是手持幡幢 、宝珠等。据《地藏菩萨仪轨》、《地藏菩萨十轮经》等记,由于地藏 菩萨在无佛的“五浊恶世”(即劫浊、见浊、烦恼浊、众生浊、命浊)中济 渡众生,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,归依三宝,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。地 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狗(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西藏名犬“藏 獒”,头大毛长,形似金狮)为坐骑的,其名号曰:“谛听”或“善听”。曾 资助过金乔觉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,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,九华山成了 地藏道场后,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。


   地藏菩萨因立下要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众生的大愿,故而常现身 于人、天、地狱等六道之中,而有六地藏之称,其名号与形象如下:


   (一)檀陀地藏,“檀陀”是一种人头幢,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,右 手结甘露印,专门救助地狱道众生。

   (二)宝珠地藏,左手持宝珠,右手结甘露印,专门救度饿鬼道。

   (三)宝印地藏,左手持锡杖,右手结如意宝印,专门济度畜生道。

   (四)持地地藏,左手持金刚幢,右手结施无畏印,专门济度阿修罗 道。   

   (五)除盖障地藏,左手持锡杖,右手结与愿印,为人除掉八苦 之盖障,专门济度人道。所谓八苦即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怨憎会 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、五阴盛苦,为苦谛所摄。

   (六)日光地藏,左手持如意珠,右手结说法印,照天人之五衰(天 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)而除其苦恼,专门济度天道。

   按佛教说法,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,在释迦寂灭后未来 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,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,其地位 相当于“代理佛”。《地藏本愿经》又说,释迦佛召地藏大士,令其永为 幽明教主,使世人有亲者,皆得极本荐亲,共登极乐世界,地藏受此重 托,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愿:“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,尽令解脱 ,而我自身方成佛道。”(《地藏经·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》) 因此地藏又 被称为“大愿地藏”,以与文殊的“大智”、普贤的“大行”、观音的“大悲” 相呼应。

  • Www.Foqu5.Com
转载时请附带链接:http://www.foqu5.com/mp3/play-332.html
一心念佛-光明指引 音乐
一心念佛-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